为什么你比别人更怕冷
- 分类:中医养生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1-01-25 19:03
- 访问量:
【概要描述】有些人一年四季都都比大多数人怕冷,进入寒冬,他们手脚就跟掉进了冰窟窿一样,有时候一晚上都睡不暖。
为什么你比别人更怕冷
【概要描述】有些人一年四季都都比大多数人怕冷,进入寒冬,他们手脚就跟掉进了冰窟窿一样,有时候一晚上都睡不暖。
- 分类:中医养生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1-01-25 19:03
- 访问量:
为什么你比别人更怕冷?因为这件事没做对
有些人一年四季都都比大多数人怕冷,进入寒冬,他们手脚就跟掉进了冰窟窿一样,有时候一晚上都睡不暖。
通常认为手脚冰凉是“阳虚”的表现,于是人们会刻意多吃牛羊肉、辣椒、桂圆等辛热食物来温补。
有些人吃完确实会感到身体热乎乎的,手脚也不那么凉了,但有些人吃完效果却不明显,甚至可能出现口疮、胸闷等症状。难道温补不是适合每个人么?
中医认为,手脚冰凉的表现属于“肢厥”范畴,但是,肢厥也有寒热之分。
下面介绍四种常见的“肢厥”情况,大家了解以后,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改善。
阳气不足
这类人群除了手脚发凉之外,还常常伴随恶寒蜷卧、面色苍白、腹痛、呕吐不渴、舌苔白滑、脉微细等症状。通过中医诊断可辨证判断是以肾阳虚还是以脾阳虚为主,选用中药温中散寒,如金匮肾气丸、附子理中丸等。
饮食
饮食方面,这类人群可以多吃一些性属温热的食物,如牛肉、羊肉、大蒜、生姜、洋葱、桂圆等,以提高机体耐寒能力;适当吃一些辛辣食物,如辣椒、胡椒、芥末等,可促进血液循环;避免吃生冷的食物、冰品或喝冷饮。
艾灸
这类人还可以艾灸大椎、涌泉、神阙穴等,来鼓舞人体阳气,驱除寒气,温暖四肢。
气血不足
脾气虚弱的人群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,导致气血不足,四肢不温。
还有一类儿童与青少年,饮食习惯不健康,吃零食较多,导致脾胃不和、手脚冰凉。这种情况,建议减少零食的进食量,甚至戒除零食。
饮食
对于气血不足的人群,手脚保暖最好的方法是饮食滋补,可以多吃山药以健脾,多吃乌鸡、红枣、动物肝脏、精瘦肉以补血。
艾灸
也可以穴位艾灸或针刺,可选关元、气海、足三里等穴,以补气、健脾。
热闭
如果邪热深伏于人体,闭阻阳气,导致阳气不能到达四肢,就会导致手足逆冷。除了手足冰冷,这类人群喜欢喝冷饮,常常口渴、小便黄赤、舌质红、苔黄燥、脉洪大有力等实热表现。
饮食
对于这类人群是应该选用清里透热的中药,比如白虎加桂枝汤,也可以喝一些金银花、野菊花等花草茶。
艾灸
针对这类人群不建议进行穴位艾灸,而是更适合按摩一些具有清热作用的穴位,比如内关穴、曲池穴。
气闭
气血运行不畅,导致身体的阳气淤滞,不能到达手脚,也会出现手脚发凉的情况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类人群只是手脚发凉,而身体的躯干部分是不怕冷的,通常还会伴随胸闷易怒、舌红或暗、脉弦等症状。
饮食
饮食上可多吃一些具有行气活血、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,如山楂、玫瑰花、佛手等。穴位按摩或针刺需选择具有行气舒肝作用的穴位,如太冲穴、膻中穴等。
运动
这类人群应加强针对上半身的体育运动,如扩胸运动或拉伸上肢。如果是久坐或久站的人群,要多做手足和腰部的运动,以加快血液循环。另外,还要注意平时不要穿太紧的衣服,以防阻碍血液循环。
做5件事过个温暖的冬天
俗话说“十病九寒”“百病寒为先”,保暖是整个冬天都应做到的事儿。建议怕冷的人,从以下几方面调养身体。
睡前泡泡脚
晚上7-9点,用40℃左右的水,浸泡双脚15-20分钟(不宜超过20分钟),让水漫过脚踝,泡至身体微微出汗。泡完后立即擦干双脚,并穿上保暖袜子。
护好身体6个部位
防寒是保护关节、预防心血管意外事件的重要措施。护好头部、颈部、后背、双脚、肚脐、膝关节等部位,整个人就会暖和很多。
天冷出门戴顶帽子,最好盖住前额和耳朵。
选择有领子的衣服,起风时外出最好戴围巾。
穿个背心或马甲,有助缓解后背发凉的情况。
避免穿低腰裤,外套最好过腰过腹,利于腹部保暖。
必要时佩戴护膝,在室内时可以在膝盖上盖一块小毯子来保暖。
以温开水为主要饮品
贪吃冰凉生冷食物,就相当于在体内开了个“大冷库”,长此以往,寒邪就会在体内安营扎寨。
一年四季都应以温开水为主要饮品,天冷时还应通过饮食祛寒,牛肉、羊肉、葱、姜、蒜、辣椒等食物都有助御寒。
穿双厚底鞋
鞋是直接接触地面的,如果鞋底太薄,凉气自然会进入人体。应选择有一定厚度、最好包裹住脚踝的鞋,并垫上鞋垫。
脚容易出汗的人,可以随身备一双袜子,在出汗脚凉后及时换上。
晚上睡觉还可以穿上温暖、宽松的棉袜,避免夜间双脚受凉。
晒晒后背
如果户外活动减少,最好在下午4~6点晒晒后背,每次晒半小时左右,边晒边拍打按摩,有助借助自然界阳气温通经脉。
健康是一点点攒出来的,少喝一口冷饮,多加一件衣服,勤动一下身体,你也能成为人群中不怕冷的那一个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-
微信客服
-
Tel
-
Message
-
返回顶部
关注我们
随时获取最新资讯
延瑞堂有限责任公司 ©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.粤ICP备17009394号